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略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老师培训略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老师培训 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近年来, 许多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亮点的新课改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整体上仍处于有待完善和巩固的阶段,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1.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仍然不到位,甚至没有落实,三级课程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是部分学校领导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还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的亮点和重点来抓,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认同或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用旧观念认识、分析和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虽然认同或接受了新的课程理念,但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泛滥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2.能体现“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表现在:一是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知不知”“好不好”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常常充斥课堂,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有的把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表面互动,实质仍是“灌”。二是为夸奖而夸奖。老师在课堂上鼓舞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身没有错,但是课上假如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不安。过多的夸奖对学生并不会起到鼓舞的作用,尤其是老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老师课上对学生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此外,诸如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无实质、探究的“泛化”与“神化”、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还较普遍地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着。 3.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进展不平衡。一是城区学校与县城学校,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进展不平衡,前者比后者的教学观念、教学整体水平要高一个层次。二是部分学校仍只是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与讨论,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艺体类课程的教学与讨论。三是部分骨干老师和有事业心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而另一部分老师课改的意识不强、步伐不大;四是学科老师不配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