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油是否可再生?

石油是否可再生?_第1页
1/5
石油是否可再生?_第2页
2/5
石油是否可再生?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石油是否可再生?石油是否可再生? 寒武 1080 年,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任职延州(今延安)。他看见当地人常采集一种脂水,收集到瓦罐里,用于照明。这种脂水浓稠,形似纯漆。燃起来像烧麻杆,冒出汩汩黑色的浓烟,不一会,把帐篷都熏黑了。于是沈括将其制墨,光泽、亮度方面都很理想,于是就大量制造,并预言此物必将“大行于世”。并将其命名为“石油”,乃属首创。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沈括对中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还写下了第一首“石油诗”。 《延州诗》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开采石油 1853 年,一名业余地质学家乔治·毕塞尔漫步在绿草茵茵的宾夕法尼亚草原上,认真踩踏着,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因为他曾无意间看见,当地人用毯子在这片土地上吸一种液体,把它当作治疗各种疾病的油膏。但他对这种油的药用价值毫无兴趣,他想找的是油池,能制造光明的奇妙之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但令他沮丧的是,不知道油池中有多少油,也不知道要在多深的地下才能找到石油,因为当时的地质探测基本上靠猜。 他需要一个人来帮他挖掘油井。埃德温·德雷克走进了他的视线。他之前只是纽约的一名列车长,但刚好对石油非常感兴趣,并且不怕脏不怕累,是完美的合作伙伴。1859 年的春天,毕塞尔资助他在泰特斯维尔小镇附近建了第一个有开采价值的钻井地。德雷克采纳的方法直截了当:钻井、采油、抽出地面。但刚开始钻井就陷入了困境:在地下 5 公里处钻到了地下水。那里松软的饱和砂土,瞬间涌入了钻井洞中,就像是在流沙里挖洞一样,无法往下进行。 采油之路仿佛走到了尽头。毕塞尔无望了,但德雷克没有气馁。冥思苦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后得到了一个巧妙简便的解决方法:套管钻井。这个方法解决了钻井倒塌的难题,让钻井达到史无前例的深度。1859 年 8 月 27 日,德雷克钻到地下 20 米深处,终于钻出了石油。德雷克喜出望外,赶忙抓起散落身边的威士忌酒桶,盛装这奇妙之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用桶来作为石油生产的计量单位。即便是在那一瞬间,德雷克也清楚地知道,他需要许多许多这样的酒桶。 西班牙石化工业。 14 年后,阿塞拜疆的巴库打出第一口油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成地。巴库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近代石油工业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照亮了曾经的黑夜。 依赖石油的人类 我们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油是否可再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