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幻文学溯源: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科幻文学溯源:从舶来品到本土化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明显的宗教传统,理性思维萌芽较早。直到明朝初期,中国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仍然雄冠世界。这些背景使得中国古代文人早早就从自然角度来看待世界。认真搜索一下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不难发现颇具科幻色彩的些许文字,比处在“黑暗中世纪”的西方同时代要多得多。 古代源流 战国时期的典籍《列子·汤问》中有个叫《偃师》的小故事,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具有科幻小说色彩的小文,与代达罗斯制造“铜仆人”的故事时代背景相距不远。东晋文人陶源明创作的《桃花源记》为大家耳熟能详。无论题材还是叙述过程都很接近现代的科幻小说,堪称中国古代版本的“失落的世界”。在篇尾处,作者声称由于路径复杂,无法再找到这个隐蔽社区,这种故意隐蔽奇迹的写法也近似十九世纪早期的科幻小说。 在唐人传奇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两篇早期的“虚拟世界”题材作品。这种以梦境为虚拟世界的科幻作品,在今日已经有《入侵脑细胞》和《盗梦空间》为代表作。 东晋时期的王嘉收集民间传说,编辑出文献集《拾遗记》。其中有《贯月槎》一文是较早记录神奇飞行物的文献。 如今家喻户晓的纪晓岚,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序录》里写了一段亦真亦幻的故事:与他同时代的火器发明家戴梓遇到高人,传以“连珠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由于戴梓“好与西洋人争胜”,在朝廷上与南怀仁意见相左,被皇帝贬到铁岭。 从 1790 年到 1820 年,清代文人李汝珍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创作出中国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伪旅游小说”——《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类似,作者构造出形形色色的异类文化,并非只为了猎奇,而是意在反讽当时的社会现实。《镜花缘》完成之时,也是《弗兰肯斯坦》诞生之际,与同类题材的《格列佛游记》相比更是晚了一百多年。科学技术在这部作品里仍然没有出场。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镜花缘》不仅远不及《弗兰肯斯坦》,与直接批判科学的《格列佛游记》也稍有距离。三部作品之间的时代差异,可以侧面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在接受科学思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时代距离。 草创阶段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式步入现代。铁路、轮船、电报等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国人有了最初的“科技体验”。“声光电化”取代“经史子集”,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