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

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_第1页
1/3
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_第2页
2/3
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 刘禛 孟利铮 “独创”“最早”“发明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杜兰正在“雷达目标识别”讨论领域稳步前进。她的团队独创性地最早提出了高分辨雷达回波统计识别框架; 她最早将贝叶斯统计学习方法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 20XX 年,她以第二发明人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20XX 年,又以第二发明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XX 年 2 月,她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杜兰人如其名,如空谷幽兰,素净淡雅。不管是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还是作为科学家,埋头实验,亦或是接受采访,谈及科研成果,她总是一副温柔舒雅的姿态,举止斯文,从容自然,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 80 后木兰一样的女子,正在从事着雷达信号领域最为困难的讨论方向之一——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并且一做就是 10 余年。 十余载潜心钻研 攻坚“雷达智能化” 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雷达技术逐步被应用于防空。雷达最基本的功能,是对目标进行检测、跟踪、成像和识别,而在这四个基本功能中,识别功能是真正使雷达能够推断目标属性、在战时提升军队信息猎取能力的重要功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雷达目标识别就被美国列为国防关键技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据杜兰介绍,从本科毕业设计时开始接触雷达目标识别,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技术,但在后来长期讨论中,她逐渐了解到雷达目标识别是一个很小众的科研方向,在我国专门负责这块领域的科研人员寥寥无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雷达目标识别讨论虽难,却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军事技术。而让雷达识别目标的过程更加智能,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具挑战性的讨论方向,是一个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地带”。对于雷达智能化这一项目,她解释道:“智能化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雷达和人工智能有些相似。不但能探测、跟踪目标,还能进一步推断目标的属性。” 在师从保铮院士期间,杜兰接触到这一新兴并充满挑战的领域。“虽然读博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博士快毕业时更多的却是危机感和瓶颈感,”杜兰坦承,“我们在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讨论是有优势的,但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方面还有很大欠缺。要想让雷达目标识别讨论更进一步,在结合雷达回波特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最新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方面的知识。”出于这个原因,20XX 年 9 月,她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学家杜兰:打造“智能化”大国利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