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立足于历史 立足于文化 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历史 立足于文化 立足于现实 立足于历史 立足于文化 立足于现实教育者,不一定是先知先觉者,但一定是勇为人先者;科学的实验,渐进的改革,明晰的理念,自觉的践行,是我们从教者的应有属性。当前,创建省特色示范学校这一重大举措的推行,顺应了浙江省普通教育的进展要求,同时也和深化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步调相一致。 什么样的属性可以称为“特色”?什么样的特色可以长葆活力?把特色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才可以促进学生进展、老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这是需要我们仔细加以思考的问题。 特色,顾名思义,是“人无我有”,或者是“人有我优”的本质属性。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特色是学校的历史中长期生动的源流,是学校的文化中始终活跃的因子,同时也是教育实践中基本齐备的现实。换言之,这样的特色,是学校生态中的生命,生长于师生的心田里,流动在学校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确定湖州中学特色进展的基本思路是:秉承湖学明体达用之精要,以人为本,为国植贤,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弘扬以“正气、大气、和气、灵气”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涵养优良品质,培育“大器英才”。 这一表述包涵了我们珍视的学校特质: (1)办学精要:明体达用(源远流长); (2)培育目标:大气英才(定位高远); (3)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开放灵动)。 尤其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样的定位是基于生态的。也就是说,这些特质是湖州中学的“家园”里自然培育和生长的,而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植入。 一、立足于历史 在湖州中学的办学历史中,有绵绵不断的改革脉络。分科教学、自主选修、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历史,代代相传。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学校前身为湖州州学,可上溯至北宋思想家、教育家胡瑗主持的安定书院(后易名爱山书院)。州学安定书院,得到州府和乡贤的长期稳定支持,为地方培育经世致用的人才。胡瑗创立了以“明体达用”为鲜亮特色的“湖学”。他在苏湖设教二十多年,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重经义和时务,创立了著名的“分斋教学”制度,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研习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 胡瑗首创的“苏湖教法”,成效卓著。宋仁宗下旨,“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并在各地推行,影响深远。 明体达用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远。改制为现代学校(1902 年)之后的湖州中学,从上世纪初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