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约翰·克莱尔诗歌的生态视域约翰·克莱尔诗歌的生态视域 [摘 要]英国生态诗人约翰·克莱尔深深扎根于家乡北安普顿郡,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原型进行自然书写,通过责备圈地运动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创设一种“常绿”的语言来描绘当地的自然环境,表达其生态整体观。透过克莱尔诗歌的创作环境、语言技巧、处所意识、主题思想,可以探知其生态诗学内涵和生态观念。 [关键词]约翰·克莱尔;生态诗学;生态观念 英国诗人约翰·克莱尔(John Clare)在其第一本诗集的扉页上,将自己描述为一名“北安普顿郡的农民”,这被看作是其对自我地方身份认同的大胆宣示。克莱尔描述的英国中东部乡村,愈发成为一个生态冲突地带,坚持旧式、可持续性农业耕作的孤苦农民和议会主张圈地者之间的不平等斗争导致这一局面。对于依旧受限于所谓“进步”话语的当代读者来说,19 世纪早期赞成议会圈地制的主张听上去十分耳熟:据称,对于公共用地和废弃用地进行圈地,可以使现存拼接式土地所有制合理化,通过提供一种鼓舞机制,让个体农民来开发新近合并的耕地,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沼泽和湿地被抽干,溪流被迫改道,森林和灌木丛被清除,通常意义上的自给农业让位于资本密集型农业。在圈地运动时期法律和政治的神奇进程中,以放牧和拾麦穗为生的传统穷苦农民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同样被忽视的还有农业生产方式的激变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国会的圈地政策在法律上得到各个阶层土地持有者的赞成,得以继续推行;仅有少数人对穷人的命运提出质疑,但几乎没有人来关怀地球的命运①。 1820 年,克莱尔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集《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诗》(Poems Descriptive of Rural Life and Scenery),自此踏入那個离题的“雷区”。该诗集明确责备了当地环境的“改善”,引发诗人对于逐渐消逝的公共用地、沼泽和荒地,以及每天、每季、每年中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方式的完全消逝所引起的挽歌式忧伤①。透过当地居民的视角,克莱尔的诗歌典型地再现了当地的景观,这些景观通常是一位农民、牧羊人或伐木工,甚至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想象中的一种当地动物、植物或一条河道。克莱尔的环境主张在其后期的诗选《 乡 村 吟 游 诗 人 》 ( The Village Minstrel ) 、 《 牧 羊 人 日 历 》 ( The Shepherd’s Calendar)和《乡村缪斯》(The Rural Muse)以及众多的诗歌手稿、信件和日记中得以进展。总体来看,克莱尔的作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