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网课压力这么大,父母和孩子都来减减压网课压力这么大,父母和孩子都来减减压 赵刚 李学义 家庭教育,是针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学校教育,是共性的基础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才更适合孩子的未来进展需要。20XX 年,本刊邀请中国家长与老师合作管理委员会(CPTA)理事长赵刚,为我们解读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疫情防控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特别情况下,网课成为孩子学习的基本形式。然而近段时间,学生因上网课发疯甚至自杀的事件接连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 2 月 29 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女生小李因家中贫困没钱买手机上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自杀。3 月 3 日,河北一名小学生因上网课不仔细被妈妈批判了几句,随后跳楼自杀。就在同一天,杭州一家媒体发布了一篇报道:《初三儿子每天傍晚下网课就“发疯”,吓得妈妈躲在单位只想眼不见为净》。 “不提网课,母慈子孝;一上网课,鸡飞狗跳”,这是不少家庭近期的真实写照。其实,网课只是导火线,背后的教育和心理问题才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 网课背锅的 4 大压力 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自己都可能是压力源,只不过是产生压力的大小 、多少的区别而已。 1.来自家庭的压力 一是家庭经济压力。因为买不起手机上网课而选择自杀是个别现象,但确实也有一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因为没有条件上网课而感到十分为难和无奈。二是父母过高的期望和强硬的态度。伴随高期望而来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假如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则难以避开严厉的训斥甚至是体罚,这会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来自学校的压力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期间,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不仅把网课安排得满满登登,还布置了大量作业。一位高三家长说:“连续的网课教学,让我家孩子没有一点儿休息时间,老师累,学生更累。老师每天只上一节课,而学生却要上 11 节课,晚上学到十一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要急忙起来上网课,饭都吃不好。” 孩子们对此的反应不一:有的学生嫌网课安排得太满,希望早日回归学校;有的学生没有调整好上网课的状态,感到压力很大;有的学生上网课不仔细,好不容易用一回手机或电脑,心里总想干点儿别的;有的学生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差,又无法当面对老师请教,心理压力就更大了。 3.来自社会的压力 宅家防疫期间,孩子被电视、网络、广播等大量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包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