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堂专题研究教研 教学内容: 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李明的爸爸、妈妈和哥哥3个人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人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2、李明家一周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二、新授: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那么这 节课我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1: 李明的爸爸、妈妈和哥哥3个人,一周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人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2 (1)初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抽答并板书已知:3人 上周 1060.5千克) 师: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条件,那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抽答并板书求:平均每人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2)再读题,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师:这里上周表示什么意思?3人和上周跟1060.5千克有关系吗?如果只有2人,还会有1060.5千克的割胶量吗?如果是2周呢,割胶量有变化吗?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这道题能一步算出每人平均每天的割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请你来说一说1060.5 ÷ 3=353.5(千克)和 353.5 ÷ 7=50.5(千克)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再抽两名同学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写出来(补充): (1)先算:一人一周的割胶产量 1060.5 ÷ 3=353.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353.5 ÷ 7=50.5(千克) 3 分析第二种方法: ( 1)先算:3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1060.5÷ 7=151.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151.5 ÷ 3=50.5 (千克) (3)综合算式 方法一: 1060.5÷ 3 ÷ 7 = 353. 5 ÷ 7 = 50.5(千克) 1060.5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