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 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 3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