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物质相混合,形成混合色——粉色。 2.不对。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又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二)探究·实践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 3:1。因为实验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 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那么他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0 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合理。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 3:1 的结果,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实验来验证。 (三)思维训练 方案 1:将获得的紫花豌豆自交,分别收集每株豌豆所结的种子,然后将种子分别种植,若哪株豌豆的种子都开紫花,则可视为开紫花的纯种植株。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方案 2:将获得的紫花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为止。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四)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2)× 2. A 3.(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 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 有黑毛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 二、拓展应用: 1.(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 色,其比例为1 :1。 (2)分离定律。即在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 (3)2。 2. (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