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西方心理语言学中代词回指消解的讨论综述西方心理语言学中代词回指消解的讨论综述 摘要:本文对西方心理语言学中的代词回指消解关键讨论进行了回顾。代词的回指消解是句法规则、语义、注意焦点等因素共同作出推断的过程,其完成的时间滞后于代词的出现,并受篇章结构的影响。文末对我国心理语言学相关方面的代词回指讨论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代词 回指消解 心理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XX)05-0087-02 回指消解是回指词与上文先行词联系起来的过程(Levine,20XX)。回指词包括代词、指示词、名词短语等。篇章中回指词的合理使用能避开重复,保证篇章的连贯。对回指消解机制的讨论不仅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了解人类理解篇章的机制也有帮助。尽管有实验表明,在不影响篇章连贯的基础上名词短语这类包含大量信息的回指词的消解过程是非必定发生的(Levine,20XX),而代词是包含信息量极少的指称形式,假如不能正确地完成代词的指代消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篇章意义的理解。本文将西方心理语言学中代词回指消解的关键讨论进行归纳,以期对后续相关讨论提供借鉴。 一、回指消解的完成时间 从计算语言学、语义学等方面对回指消解的讨论往往都重在探究代词指称词和先行词的编解码问题。它们大多是以包含先行词及其代词指称词都出现的句子或篇章为单位进行的讨论。但是人在实际阅读到一个代词指称词时,往往包含该指称词的句子还没有阅读完。这种在未完成的句子中进行的回指消解心理机制正是心理语言学的讨论方向。 通过实验,心理语言学家发现代词回指消解完成时间往往滞后于代词出现的时间。Mcelree(1989)将句子切割成短语,一次一短语地依次呈现在屏幕上,受试者在 P1 和 P2 的插入点会听到与先行词语义相关的插入词,并推断该词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否在前文中出现过。 ( 1) a.The stern judge/ who met with the defense/ thought he should (P1)/ argue about the appeal.(P2) b.The stern judge / who met with the defense / flatly rejected the (P1) / arguments for the appeal.(P2) 實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在 P1 上的推断时间无明显差异,而在 P2 上对(1a)的推断比对(1b)的推断时间短。这说明在(1a)中代词出现时,先行词 judge 在受试者记忆中的激活程度与无代词的(1b)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