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测量工具汇总(附报告样例) 卡特尔16PF 1. 编著者: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 2. 适用群体:16 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有A、B、C、D、E 五种复本:A、B 为齐全本,每卷各有187 题;C、D 为缩减本,每卷各有106 题;E 是专为文化较低的被试编制的实验试本,有128 题 3. 项目数:共 187 个项目,16PF 不仅能明确描绘出一个人的16 种个性特质,而且还可以推算出许多描绘个性的双重因素。主要的双重个性因素的高分者、低分者性格特征如下表: 4. 测验时间:有高中以上阅读能力者应在 45-60 分钟内完成 5. 国内相关研究: (1) 吴海棣、李建成等,在 1996 年《中学生人格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探讨》中对宜昌市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人格因索进行了比较,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人格因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男生学习成绩的人格因素有实验性(Q :)、世故性(N)、有恒性《G)、敢为性(H)和聪慧性(B);影响女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有怀疑性(L)和乐群性(A)。未涉及如何利用性格特点进行教学。 (2)李仁苏、朱晟华、郑爱芝,2003 年在《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中,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分析高一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独立人格特征正相关显著,而与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次级因素、心理健康等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有关研究不尽一致。未涉及如何利用性格特点进行教学。 (3)王永跃在2002 年《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中的乐群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和独立性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其中乐群性与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以上自我效能、深层加工策略、坚持性和非组织性等各因素的水平而间接的影响学业成绩。 笼统提出加强对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6. 国内修订版本:1970 年,刘永和、梅吉瑞;1981 年,李绍衣;1988 年,戴忠恒、祝蓓里 7. 16PF 在学术和市场上应用比较多,测试项目较多,用时较长,且被试为 16 岁以上成人。 8.报告样例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 编著者:EPQ 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教授艾森克(H.J.Eysenck)编制 2. 适用群体:青少年(7-15 岁)和成人(16 岁以上) 3. 项目数、维度:问卷包括 E、N、P、L 四个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