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课程的教与学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课程的教与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课程教学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感;另一面,其作为自考类课程,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学生考试通过率的量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支点,文章将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自学考试;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整体性;概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1983 年在全国推广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史。那么作为通识性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无疑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老师的‘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往往因为其高度抽象 、高度概括的语言,而成为 90 后自考学生群体对其形成价值认同难以逾越的藩篱。从老师‘教’的维度看,怎样更好地做到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信息的传递,与学生而言,不仅仅获得‘鱼’,更重要的是‘渔’;与老师而言,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GDP。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此环节,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度把握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整体性 1.首先明确一点——教学体系的整体性 何谓‘教学体系’即教学目标、老师的教学手段及两者的统一。《原理》教科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将经典原著的深邃思想通过一本全国通用的基本原理教科书来得以完整体现,其内容的阐述注定是比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较概括,缺乏感性材料的支撑,某些地方甚至是‘蜻蜓点水’式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学生而言,其呈现的难免有些‘突兀’,接受都成问题,更妄谈价值认同,加之《原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从而让自考学生对其‘望而却步’。 如何克服以上缺陷,与老师而言,不得不说是一项挑战,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的工作。老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有声’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录音式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将教材知识点转化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来,根据理论内容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下面相关部分会有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