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

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_第1页
1/6
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_第2页
2/6
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 摘要:进入两汉以后,中州地区因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优先于南方及塞上民族,华夏风俗处于正宗的地位。东汉中州的各级地方官员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乡里,使儒家的伦理道德逐渐渗透于民间的家庭生活之中。中州士人在任职边远地区时,常能在守地崇办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推广中州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的进展。大批任职郡县的中州士在东汉统一文化过程中,对促进儒家文化传播和多民族文化融合贡献甚著,有力地推动了“六合同风”。 关键词:东汉 中州士 六合同风 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州地区是华夏部族的起源地和汉族的中心区,也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交汇 、冲突、杂居和融合同化的重要地区。在先秦时期,中州地区所居为诸夏,诸夏周边民族泛称为夷狄戎蛮。夏商周三代,上古民族中的华夏族、东夷族、西羌族在河洛地区杂居融合,逐渐成为一体,东夷的商族、西羌的周族都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春秋时期中州境内已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中州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进入。这些杂居于中州境内的少数民族,在饮食衣服、货币、语言方面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性,与华夏族有着鲜亮的不同,保留着蛮夷风俗。春秋以后,华夏族因为生产方式的先进,与地理环境的相对优越,在政治经济力量上逐渐占了优势,从而在文化上有了改造蛮夷风的要求与可能。齐桓、晋文以后,华夏民族在中州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提出了用夏变夷的口号。 一 秦及西汉时期对“六合同风”之尝试 秦以夷狄进入中国后,秦风也融入了华夏之风。秦未统一天下之前,就已经有了整齐风俗的尝试。《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语书》载秦南郡守腾教民遵守法令,“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去除不利于国家稳定以及不利于社会安定的习俗与风气,以维持社会秩序,保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安定。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王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以地域划分居民,打破了先秦以血缘划分的部落方国的藩篱,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华夏族融合了进入中州地区的戎、蛮、夷、狄,各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渐趋同一,最终形成汉民族。 秦王朝在文化方面实现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但是,对于“行同伦”,即统一行为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秦王朝尚未进行全面规划。作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东汉中州士在“六合同风”中之贡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