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主流西方经济思维传统对我国流通理论讨论和实践的影响论主流西方经济思维传统对我国流通理论讨论和实践的影响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流通理论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其随着流通产业的进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后,却面临着进展的困惑。就其理论根源而言。是因为主流西方经济学将精力集中在不影响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讨论,对于竞争性的流通领域进行理论讨论不符合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传统和讨论路径。理论上的滞后导致流通产业实践过程中隐含危机,因此流通理论虽不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讨论范畴,但产业进展和变化要求我们循序渐进地进行流通理论的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需要。 关键字:流通流通理论流通产业流通经济学 一、流通理论溯源 马克思把流通明确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在借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要素的基础上,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分为互为媒介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即制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流通过程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移动过程和实现过程的统一,其中包括产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与个别劳动到社会劳动的转化。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讨论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马克思对商品流通的定义是“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马克思把流通环节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并作为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主线之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其流通理论便成为我国流通理论界建立“流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虽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但我国目前流通理论界对于“流通”一同界定的范畴要远远小于马克思对于流通的概念范畴和应用。关于流通,宋则给出的定义是“在实体经济范畴内,由商品流通直接引起或与商品流通直接有关、直接由其派生并直接为其服务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要包括:农产品流通、工业消费品流通和工业投资品流通”。还有学者认为“流通是指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所经过的全部过程”,是“有形商品与有形产品的流通”。借鉴马克思对于流通的广义使用概念,也有学者将流通分为不同层次,认为“广义的流通,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经济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运动过程;狭义的流通,是指要素和产品通过市场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换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讨论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