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古典音乐赏析需要接受的方式论古典音乐赏析需要接受的方式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和已有知识背景的限制,较难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更难以对其进行赏析。老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认知水平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运用感官,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与音乐融合,深度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提升音乐素养 有效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会编排一些西方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赏析,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对学生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及已有的知识背景的局限,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古典音乐高深莫测,很难听懂听明白,更不用说对音乐产生联想了!因为不了解不理解作品,所以大多数学生觉得这些作品听上去都差不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无意识排斥古典音乐的心理。 学生眼中“严肃”的古典音乐到底是什么呢?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西洋古典音乐,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 1750 年至 1820 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高深莫测,好難听 “同学们,今日的音乐课上我们要欣赏的作品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的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制造精神的作曲家。”当我充满激情地介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着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时,底下的孩子已经不耐烦的嘀咕道:“老师,听交响乐啊?我们听不懂哎,能换个好听的音乐听听吗?”“好听的音乐?交响乐不好听吗?”我问。“不好听”“没意思”“听不懂”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怎么会呢?”我解释道:这可是大师的作品,我们一起听听这首乐曲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一种情感吧! 【学生表现]音乐在播放着,下面的学生有的虽然在听,但从表情看是心不在焉,有的则是在议论着其他的事情,少数几个认真听的同学也是眉头紧锁,如像在思考着老师的问题在音乐中怎样找到答案。 【片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