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 “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 “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首先,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者,而是学生学习 的伙 伴 ,是“平等中的首席 ”。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法”截 然 不同 。过去的谈话法,虽 然 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 骨 子 里 教师仍 然 是居 高 临 下 传授 知识的权威 。教师的提 问是有“底 牌 ”的,学生的回 答不过是猜 测 教师的“底 牌 ”而已,最后 还 是要由 教师一锤 定 音 。 这种对话还 应 当 是互动 的。教学既 然 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 的活动 ,这就决 定 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 当 是互动 的,是双向 的交流 。通 过互动 实现 多 种视 界 的沟通 、汇 聚 、融 合 ,从 而在一定 程度 上使 各 自 的认识偏 见 得以 克服 ,并 产 生新的视 界 。 这 种 对 话 还 应 具 有 建 构 意 义 的 功 能 。 各 种 不 同 视 界 的 碰 撞 , 可 以 给 学 生 以 新 的 启 迪 ,可 以 引 发 学 生 的 深 入 思 考 , 从 而 完 成 知 识 意 义 的 建 构 。 正 如 钟 启 泉 先 生 所 说 , “ 对 话 性 沟 通超 越 了 单 纯 意 义 的 传 递 , 具 有 重 新 建 构 意 义 、 生 成 意 义 的 功 能 。 来 自 他 人 的 信 息 为 自 己 所 吸收 , 自 己 的 既 有 知 识 被 他 人 的 视 点 唤 起 了 , 这 样 就 可 能 产 生 新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