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厦门特色风格建筑——红砖民 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海岸,行政区域面积1 5 6 5 平方公里,下辖六个行政区。厦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外侨胞4 0 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厦门建筑因着地源、气候、历史、人文等等诸种渊源关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颇具特色。厦门的红砖民居、鼓浪屿的欧陆建筑、厦门中山路的骑楼和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构成了厦门的四大建筑风格,还留传下许多建筑佳话。 红砖民居 来源: 红砖民居分布于戴云山脉博平岭以东的闽南广大沿海各县市和金门、台湾地区,闽中的莆仙地区的少数县市也有。 主要是由于闽南有高品质的红土,可烧制出色彩鲜艳、永不褪色的红砖红瓦及其它红土艺术品。因此世代闽南人 建造居宅所采用。 选址: 厦门红砖民居,大多坐北朝南即坐子向午,选择背山、面水、向阳的自然环境。 《阳宅十书》对住宅选址总结出“十不居”: 0 1 :不居当冲口处。 0 2 :不居寺庙。 0 3 :不近祠社、窑治、官衙。 0 4 :不居草木不生处。 0 5 :不居故军营战地。 0 6 :不居正当流水处。 0 7 :不居山脊冲处。 0 8 :不居大城门口处。 0 9 :不居对岳门处。 1 0 :不居百川口处。 形制: 从纵向看,二进(落)形成一个四合院,平面成口字形;三进形成二个四合院,平面成日字形; 四进形成三个四合院,平面成目字形。还有五进四院的超大规模建筑。进(落)的两旁,建有 护厝(龙),通常为左右各一座,也有左右各两座的,称“双护厝”。从横向看,开间的多少与 大小说明规模的大小,也说明官阶的大小。主厝的第一进(落)门厅是三开间的称“四规”或“四 路”。“四规”即中厅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共三间,是用四堵墙隔成的;中厅两边各有两间厢房, 共五间,是用六堵墙隔成的,称“六规”或“大六规”。 关于形制的图片: 厦门红砖民居的护厝使用马鞍脊,其形状分圆形(金)、直形(木)、曲形(水)锐形(火)方形(土)。 有的公共建筑也使用马鞍脊。 墙: 厦门红砖民居的有多种:山墙,房屋两侧的墙。廊墙,位于前后檐两侧与山墙相接的墙。 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扇面墙,与檐墙平行的室内隔墙。隔断墙,与山墙平行的室 内间隔墙,又称夹山。 间架: 间,面宽的单位,两堵墙或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为“一间”,称“开间”。中间的叫“明间”, 两侧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