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有不少学生刚升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个高中共三年的学习。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观上到高中后有松一口气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没有做好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和过渡。 1. 宏观上讲初中数学还是偏感性数学的,语言通俗易通,并且联系实际比较多。而一进入高一,立马就触及到集合、函数等非常抽象的术语。例如函数,初中也已学习过。但是都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具体的函数,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表达式,画出它们的图像。到了高中,要把函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有一些函数根本就没有表达式(解析式),也画不出图像,而我们却要研究它的相关性质。学生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些符号语言转化、理解运用。 2. 初高中的知识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初中的知识量相对还是很小的,并且连贯性也较强。而到了高中知识量剧增,需要记忆的相关概念、数学符号、定理性质等急剧增加,并且涉及范围较广,连贯性相对就较弱了。另外,一般高中的进度都是两年之内学习完三年的基本知识,高三就进行综合复习。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就会较快,更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最终成绩提升缓慢,甚至成绩下滑。 3. 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抽象的数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初中教学一般都有统一的思维模式,比较机械,容易把握。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很多高一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低下。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当然,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4. 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能及时转换。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自学能力较低。高中知识面较广,要老师讲完全部的题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另外有些学生初中比较轻松就能学得很好,因而到高中之后比较松懈,高一高二不努力学习,到高考才发现有很多知识漏洞。但是高中庞大的知识体系,不是一两个月能掌握的。再有就是不能掌握各章知识间的联系,不能融会贯通。中考考的是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高考考的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学生高中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对高中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