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蔡邕传》逐句详解

《蔡邕传》逐句详解_第1页
1/7
《蔡邕传》逐句详解_第2页
2/7
《蔡邕传》逐句详解_第3页
3/7
蔡邕(y°ng),字伯喈(ji@),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圉:春秋时期郑国地名,今河南杞县于镇。笃孝:十分孝顺。常:通“尝”,曾经。如《史记•留侯世家》“项伯常杀人,从良匿。”襟带:1、指衣襟和腰带。2、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3、比喻切于实用,不可暂离之物。4、比喻贴近之处。5、拱卫;控制。6、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寝寐:睡卧,躺下睡觉。从弟:有旧义、裹义、新义之分。1、从弟旧义。唐代以前,习惯将“从父弟”或“从祖弟”合称为从弟。即根据共祖父与否,又分为两类:①共祖父不共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②共曾祖父不共祖父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唐宋时也叫再从弟。总之,应该是同一个祖父或同一个曾祖父。2、从弟裹义。“裹”是包裹、夹杂,就是范围更宽泛一点儿的意思。①当男性(或族内兄弟)年龄比自己稍小而非亲兄弟,又因为共同的先祖隔得太远或者已不清楚自己与对方是共几世祖关系,则含糊地称其为从弟。该“从弟”严格意义讲可能还不算平辈兄弟,只是同族近宗年龄相仿。②还有些情况下,古人有意无意而将除了亲兄弟以外的平辈兄弟(从、再从、三从、四从甚至隔得更远)泛称为从弟 3、从弟新义。唐宋时鉴于原来“从弟”一词指代比较宽泛的情况,产生了“同辈幼于己者”新的序列,由近及远,依次是“弟一从弟一再从弟一族弟(三从弟)”(在五服之内)。这一新序列中的“从弟”便特指“父亲兄弟之子并幼于己者”了,将这一意涵作为从弟的新义。“从弟新义”相当于“旧义从弟”的“从父弟”的意思,即现在的堂弟之意。唐宋以来文献典籍里的从弟多为从弟新义,但并不排除仍属旧义。当时现实生活中的称呼,要比上述称呼更宽泛、鲜活、热闹。我们平时看到的李白被称为李十二,杜甫被称为杜二,王维被称为王十三,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柳宗元被称为柳八,高适被称为高三十五,岑参被称为岑二十七,王昌龄被称为王大,元稹被称为元九,等等,都是唐人的一种习惯,即所谓“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排行的次序。都是按一个大家族五服(五代)内的兄弟姊妹次序称呼的。也就是说,男子如此,女子也常常如此。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提到的“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蔡邕传》逐句详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