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1 月 25 日电题:改革开放成就“深圳速度” 新华社记者王传真吴俊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 年的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仅有3 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28 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成为拥有超千万人口、 人均GDP突破1 万美元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经济高速增长,“深圳速度”令世人瞩目28 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80 年- 2007 年,深圳GDP年平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36.9%,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34.3%。 2007 年,深圳实现GDP6801 亿元,位列全国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 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 万美元大关, 外贸出口总额1685 亿美元,连续 15 年居全国首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 亿元,列全国城市第三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领先全国的“深圳效益”。28 年来,深圳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今年 6 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2007 年,深圳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7599 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2007 年深圳专利申请量35808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198 件,占 53.6%,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 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 4 年居第一位。深圳全市自主品牌已达5 万多个,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良性的产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2007 年,深圳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达3.48 亿元,比上年提高0.5 亿元。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不断下降,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9%和 4.7%。深圳已经开始走上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路子。用好用活政策,创造多个“第一” 28 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勇敢地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