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微波混频器设计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报告日期班级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专业( 教研室) 主任意见年月日系主任意见年月日1. 选题意义混频器是通信系统中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中,接收机应该能接收来自各个发射台的信号,而且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一般为为微伏数量级。这样微弱的信号是不能直接解调的,需要将信号放大,然而高频、宽带条件下,增益达 60-120dB 的放大器要稳定工作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超外差接收机中,是把来自于不同发射台不同频率的高频已调信号,通过混频器搬移到某一固定的中频频带上,例如调频收音机为465kHz,调频收音机为,然后使用窄带的中频放大器放大,窄带的中频放大器容易做到很高的增益,从而使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保障。中频分为低中频和高中频两种, 低中频就是中频频率低于接收信号的频率,高中频就是中频频率高于接收信号的频率。一般民用接收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等采用低中频:在通信设备中,为了避免某些干扰,有时采用高中频。混频器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用于通信接收机,也是频率合成器等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混频器可以实现频率加、减运算功能。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混频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伴随着雷达接收机而产生的。为了增加雷达的作用距离,人们试图从三个途径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增大发射功率,加大发射功率固然可以增大雷达作用距离,但是随着发射功率逐渐增加,不但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超大功率的电磁波将使空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增大天线面积。由于天线面积加大,加强了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即提高了接收系统的灵敏度,从而使雷达的作用距离增大。但天线面积的增大,将给加工与伺服系统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也需付出昂贵的代价。第三,降低接收机中混频器的噪声系数。因为要增大雷达作用距离就必须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即尽力减少接收机内部的噪声,这是提高整机灵敏度的关键。因此采用此方法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所以,人们对混频器进行了各种理论探讨与科学实验。但由于当时微波半导体器件发展缓慢,影响了混频器的发展。直至五十年代中期,晶体管技术与外延单晶生长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混频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到六十年代,表面势垒二极管和隧道二极管问世后,人们对混频器的研究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混频器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