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论莫言小说语言的乡土特征试论莫言小说语言的乡土特征 摘要:自“五四”新文学诞生、鲁迅先生开创乡土小说以来,乡土便成为许多作家取不完说不尽的话题。在蔚为大观的乡土小说宝库中,莫言不仅以其对山东高密东北乡独特风土人情的描绘,而且以其地道的独特乡土语言而存在。本文拟从叙述者的叙述语言和小说中人物语言两方面,对莫言小说语言方面的乡土特征做一分析。 关键词:乡土;乡土小说;语言 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乡土”就一直是作家笔下永恒不尽的话题。从鲁迅笔下的浙东乡土、沈从文心中的湘西世界,到贾平凹笔下的陕西、莫言心里的山东,各具地方色彩的乡土题材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美国小说家兼理论家赫姆林?加兰也曾经指出:“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的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一定要出现在作品中,而且必定出现”。[1] 鲁迅先生也曾经指出,乡土小说是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2]由此可见,地方色彩对乡土小说的重要性。 然而即使同是描写乡土,莫言不仅在自然风物和风土人情等自然景观和文化环境等地域特征方面,而且在小说语言方面也显示出地方色彩和自己的独特性。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五四”以前的文学写作语言除了一些民间文学形式之外,都是与日常语言脱节的,自“五四”开始提倡用白话写作,文言书写一统天下的局面才有了很大改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小说才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逐渐取得其在文学王国中应有的地位。但是“五四”开创的启蒙语言同时,也为以后的文学写作语言设置了障碍,即语言被启蒙化而遮蔽了用其他语言形式写作的可能。而莫言则力图突破这一既有模式的局限,采纳一种没有经过“五四”启蒙话语熏染的“前启蒙”语言,即采纳来自乡土民间的狂放的、暴烈的、血腥的、笑谑的、欢腾的语言。[3] 小说语言最能体现作家的审美倾向。一些作家倾向于摆脱写作的口语化和日常生活化而选取比较法律规范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字句,这走的是传统文人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作的路子,而莫言的小说中很少有华丽的辞藻,叙述描写多用平实朴素的方言和口语娓娓道来,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这或许一方面是对前面所说的“前启蒙语言”的有意反拨,另一方面也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有关。由于受到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影响,莫言在小学三年级时便不得不辍学务农,自此就与传统的正规教育失之交臂。不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辨证的看来,正是由于没有受到正规教育的浸染,其文笔字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