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激励性评价策略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激励性评价策略 陈飞宇 摘 要:新《课标》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进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制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具体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激励性评价 问题 改进建议 一、评价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由于很多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评价缺乏实质内容且过于宽泛 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课前准备了很多小红花贴纸,只要回答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学生见有奖品可拿,课堂上立即变得生龙活虎、喧闹非凡。教学内容才完成一半,眼看贴纸就要发完了,老师只能尴尬地对学生说:“不好意思,都怪老师准备不充分。奖品下次给你们补上,怎么样?”学生的兴趣开始衰退。在这节课上,老师应该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建设,而不是为了课堂气氛而忽略了评价的指导作用。 2.评价缺乏深度且导致学生淡漠 在问答环节中,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答案必定丰富多彩。很多老师的评价是敷衍的“你说得对”“太棒了”“有道理”等,老师几乎没有说“错”“不”等否定性评价,有滥用鼓舞式评价之嫌。老师喜爱用这些信手拈来的评价语,似乎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也没有很强烈的反感,但学生对这些夸奖是否真的认同?为什么他们听了面无表情?有效的评价应具备具体性、及时性和描述性。 3.评价缺乏真诚且偏离教学目标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语文课中,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朗读竞赛,学生们跃跃欲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都是“好极了!”“你真棒!”“太好了!”等等。有老师试图引导学生用鼓掌的形式激励个别学生,但他们大多是应付地拍手。不管学生朗读的情况如何,老师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听到老师的批判指正,更没有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了一路鲜花和掌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批判和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否真的有利?适度的鼓舞能促进进步,但是局限于上述表扬语,仅仅是浮夸式的吹捧、缺乏真心的指点,对学生也就缺乏指导作用,不知自己的不足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