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谈老师权力“放”与“收”谈老师权力的“放”与“收” 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应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形成“老师应视为学生学习的参加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老师观。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生存”。同时,也认为,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进展的场所; 课堂也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地方; 课堂更不是老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平台,而是老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因此,新课程中,给予老师的“权力”应该是“引”,引领学生猎取知识 、进展能力,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老师包办。这就要求老师在权利实施行为上必须进行“放权”,把传统意义上的“包办”的权力下放到学生,让孩子自主去学习,讨论与寻求进展。当然,并不是一味地“下放”权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得“收回”权力,正确把握一个“放与收”的度。 有的老师可能会问,假如全都放给学生自己去学习,那老师讲什么呢?我认为,老师还得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三讲”就是讲重点(指知识的含义、结构和层次要讲,知识运用方法步骤要讲)、讲难点(指大多数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或总是出错的问题要讲)、讲易错易混易漏点(指容易出错、混淆、遗漏的问题和学生展示沟通不全面、不清楚、不准确的地方要讲); “三不讲”就是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那么,老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放与收”呢?按“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原理,笔者认为: 一、自己做 “自己做”就是老师“放权”不再“包办”的主要特征。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按预设的导学案让学生带着目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自已做,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才能经历知识猎取的过程,所获知识才能记忆最久、最深。“自己做”就是五步三查模式中的第一环节“独学”。这里要强调,学生要“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有时对一个问题的探究,也得需要学生先经过“自己做”自己去探究,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讲述沟通。这里要强调,“自己做”是以发现问题为主线。 二、对子帮 对学生在自己做(独学)的环节中学习成果、学习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沟通,首先是对子内解决学习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