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货郎担、老虎灶、烟纸店、粮油店:追忆上海的“零拷”时代货郎担、老虎灶、烟纸店、粮油店:追忆上海的“零拷”时代 不小可 在 20 世纪初,新闸路周边曾是很有名的酱园集聚地。当年的新闸路、黄河路一带就俗称“酱园弄”。摄影/ 孙中钦 90 后一代的成长经历里可能已经不太有“零拷”这个词——到处都是包装精致的商品、货架琳琅的超市,提着玻璃瓶麻布袋热水瓶去“零拷”小东西的记忆,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但是认真想想,“零拷”时代真的离我们非常远吗?倒也未必——无论是当年大街小巷常见的“货郎担”、每条弄堂口都有一家坐镇的“烟纸店”,还是每个月少不了要去跑两趟的“粮油店”,都是风靡贯穿七八十年代的宝藏,到九十年代依旧不少见,距今也只是二三十年的时间。 货郎担:慢时间里的“闪送” 从前没有外卖,没有跑腿,没有代购,没有闪送,但是上海阿姨足不出户 ,也能将一天的吃穿用度配齐——只要听到拨浪鼓响起来,就知道:货郎担来了。 货郎也许来自上海郊区,也许从江浙一带远道而来,共同点是挑着一副货郎担,手里摇着拨浪鼓,一边吆喝着,一边走街串巷做起小买卖。 货郎担上的东西满足你对开门七件事的全部想象——油盐酱醋、大米火油 ,可以论斤也可以论两零拷。拿食用油来说,从一开始的菜油,到后来的豆油,再到时髦的新事物精制油,只要你准备好玻璃瓶塑料瓶,都是可以零拷的,一勺子下去就是一斤,童叟无欺。 副食品也难不倒货郎担,卖豆腐的,卖豆腐乳的,大到巴掌大的一块嫩豆腐,小到指甲盖大的一块玫瑰豆腐乳,货郎都能给你整整齐齐码在小碗盏里,还会多舀一勺腐乳汁,拿来烧腐乳肉是最佳。 货郎担的“零拷”不限于吃——小到一根针,一卷洋线团,一枚顶针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粒小朋友玩耍用的玻璃弹珠,一沓香烟牌子,一只“贱骨头”,一包橡皮筋;大到沉甸甸一只黄铜汤婆子、3 米长一根晾衣裳竹竿,从日常用品到娱乐用品通通送货上门,零卖量贩。 上海女性的精致与讲究,在货郎担上也有体现——一些特别的美容用品零拷同样出现在货郎担上——雪花膏、蛤蜊油、发蜡——一开始还不是发蜡,是泡在一盆水里的木头刨花,泡出来的胶质粘稠,就是最古老的定型啫喱。绍兴货郎嘴里喊着“顶呱呱的银刨花”就来了,卖的时候连啫喱带刨花一起盛给主顾,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相当“森”系。 到现在,上海的一些小店里依旧保留着写有“雪花膏”的一个大玻璃瓶,零拷一份只需三五元,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