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神的利与弊走神的利与弊 林光荣 摘要:人类个体的意识常常被一些与当前即时环境刺激无关的、看似自发产生的内部想法和思维占据,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心智游移。心智游移(走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意识现象,它的出現使注意力难以集中,降低了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度,会损害到当前任务的完成。不过,随着现代脑科学、神经科学的不断进展,部分讨论提出了反传统的论调:心智游移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人类的演化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的大脑总是在集中精力和走神两种状态来回转换。心智游移作为“意识流”的核心概念,人们对心智游移的脑神经机制、特征、内部结构、内容指向等越来越感兴趣,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得到许多有意义和有趣的讨论结果。 关键词:心智游移;脑神经机制;意识流 还记得上一次,你在课堂上试图专心听讲,思想却不由自主的跑出窗外,奔向远方吗?还记得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你信誓旦旦要努力学习到天亮,思绪却在短短几分钟内飘散到九霄云外?从小到大,在中国的教育观里,走神是一种坏习惯,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办好。即使成年以后,喜爱走神的习惯依旧会带给我们不好的心理体验。比如,当我们在结识新朋友时,常常一不留神就没听到他们的名字,于是只好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您的名字是什么来着?”又或者当在你开车的时候,思想在开小差,没注意到红绿灯,造成了闯红灯的违法行为。类似这样拜走神所赐的窘境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很多人觉得走神是自己的过错。然而,讨论表明,人类个体的思想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走神。即使是在晚上入眠之后,思想依旧可以在梦中漫游,遨游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走神的现象在人群中是如此的普遍,你是否又真的了解它是怎么一回事吗? 一、走神的相关理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走神(Mind-Windering),在心理学术语上又称之为心智游移。漫游wander 走失,偏离正道、讨论的主题、注意力的焦点等。这个定义似乎认为思想和身体一样可以漫游。当我们应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比如慢跑、上课或者开车时,发生心智游移,即走神。关于产生走神的大脑神经机制被认为是在默认网络(default network)上。默认网络(包括后扣带回、内则前额叶、顶叶后部/颞叶、海马旁回)是一个在静息时相对活跃,而在注意指向外部刺激物的目标导向任务中相对受抑制的内在(instrinsic)脑网络。默认网络在静息时有着最高的能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