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送上一份医学科普书刊|我喜爱的书刊送上一份医学科普书刊|我喜爱的书刊 健康是金,这已毋庸置疑。维护健康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投入。这里的软件,是指医学科普知识,它属于健康的核心部分,可以发挥几大功效:一则懂得如何防病;二则出现病痛,可以及时做出推断,是马上就医,还是在家自疗?三则知道配置合适自己的健康硬件,如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计步机、健身器等等。如上三招,都是为了活得健康和长寿。所以,就此意义而言,必须在健康的时候就开始积累医学保健知识。 到目前为止,人民群众猎取医学知识的途径仍以报刊为主。近些年来,医学科普读物越来越多了,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要达到“人人享有保健”这个目标,除了依靠医疗机构的进展外,普及医学保健知识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读者抱怨这类文章读多了,反而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有些论点似是而非,有些信息互相矛盾,不知该听信谁的。 不久前,一家报纸载文说:中国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喝牛奶补钙是有效的防治方法。这本是正确的。但不久又发了一篇文章说:国外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喝牛奶过多有许多害处。原来,医学文献就非常多,各人所做的讨论结果不一致是常见的。医生藉以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分析它的意义。比如了解实验用的是何种动物,喝牛奶的量是多少等,就不难从中分析这种讨论结果对人体有多大参考价值,对国人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是喝牛奶过多,而是很少,甚至根本不喝。离开这个实际情况,笼统地介绍喝牛奶过多的害处,没准会使一些老年人对每天喝的那点奶也担心起来。 与其他科普知识相比,医学科普知识的特点是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比如物理学家向公众介绍宇宙天体、基本粒子,以及其他各种高深的理论,一般人很可能不懂,即使懂了也不会去应用。可是,假如谁向大众介绍一种既简单又有神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哪怕是个人的经验,也会吸引不少人去试一试。而且,越是难治的疾病,越是让人抱着侥幸心情去碰运气,结果很容易上当。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些偏差大概得归因于作者和编者的知识水平问题。 从根本上说,药品、保健品以及各种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措施,都很难说完全有益而无害。任何药,只要真有效,就总难免有毒副作用;任何治疗措施,既然有适应证,就会有禁忌证。离开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来谈医疗保健方法,就可能导致误用。 即使像“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