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金融视角下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探讨 【摘要】合理划分经济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经济区域划分时考虑到金融进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充分利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和设计划分方案,大量收集相关数据,提出了划分中国区域的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区域划分 一、引言 从经济进展的角度合理划分经济区域,无论是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决断,还是对经济的更好协调进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对于经济区域划分的讨论起步较早。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弗(Edgar.M.Hoover)指出:把区域视为一个聚合体,可以减少所掌握和处理的事件,这有助于描述区域。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区划方法主要是聚类分析法。国内学者对于经济区划的讨论主要有:遵循全国生产力分工的区划模式。刘再兴(1985)把全国划分为六大一级经济区;胡序威(1994)将全国组合成六大经济区;邹家华(1996)提出了七大经济区的划分;厉以宁(2024)给出了现行的中国经济区域打破省、市、自治区的界限,以专区或县为单位的区域划分结果;在《中国进展讨论报告》(2024)一书中,作者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顾朝林(1991)提出了九大城市经济区;杨建荣(1996)中国分为八大都市圈;王建(1996)提出到 2024 年在我国建设九大都市圈的设想。总的来看,在这方面的讨论往往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本文在对经济区域划分时首先采纳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省市综合竞争力的分值,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划分,最后确定最佳方案。 二、经济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评价体系设立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省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用一两个指标全面地反映出来。因此,需设置相应的具体指标来反映各方面的具体效果,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2)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的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方法为依据,这样才能证明分析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取、相应指标量化的计算与合成、体系结构的建立应有很强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数据资源要便于猎取,准确可靠,尽量利用现存数据和已有的法律规范标准,以便于计算。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构建原则,主要从经济进展、金融进展、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优势四个方面,通过 12 个单项指标构建省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框架(如表 1)。 (注:①交通便利指数=(运输线路总长度/地区土地面积)*(货运量/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