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部分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定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