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闽台“花朝”习俗与中原文化渊源闽台“花朝”习俗与中原文化渊源 “花朝”,即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纪念百花生日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花神节”。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花朝”又寓意“开枝散叶”、祈求人丁兴旺的意思。“花朝”起源于古代的中原地区,后随中原移民的不断外迁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以及台湾地区。据史料记载:“二月十五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中旬为月夕也。”后“花朝”习俗在不断流行、扩散中,因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故而节期因地而异,有农历二月初二进行的,也有二月十二、十五、十八进行的。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子剪五色彩笺,取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同时,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花朝是源于中原地区的古代传统节日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由来已久,《诗经·郑风·溱洧》及其表现出的民俗节事风情应该就是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部新密、新郑)溱水、洧水交汇处花朝节的雏形:“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苘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另外,上古时春天人们也有在都邑的东门之外进行青年男女聚会、进行对歌的习俗,同后代春天唱会戏的情形有些相似。《郑风·出其东门》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的记载,《郑风·东门之蝉》也是写在东门外男女欢会,青年男子对邻家姑娘的倾慕之情。 与《诗经·郑风·溱洧》相应的还有《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汉书·地理志》引《郑风·溱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洧》一诗,颜师古注曰:“谓仲春之月,二月流盛,而士与女执芳草于其间,以相赠遗,信大乐矣,惟以戏谑也。”显然,《诗经·郑风·溱洧》《周礼·地官·媒氏》以及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引《郑风·溱洧》一诗所记的都是仲春二月因天气渐暖,男女心身都得以舒展,又值花草萌发,引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赏花、春游、谈情、说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