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发[2008]49号中共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鸭业园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公司),各人民团体,驻邮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整合、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确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1运作、错位竞争、产业联动的发展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工程,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服务业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二、发展目标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越来越大。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一是文化底蕴深厚。水文化、邮文化、尧文化、食文化各具特色。二是历史遗存众多。我市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颇具价值的历史遗存。三是自然风光秀美。我市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域内河湖交错、绿树成荫,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里下河水乡风情。四是交通运输便捷。我市处于扬州1小时都市圈、南京2小时都市圈、上海3小时都市圈之内,道路交通便捷性、通达性较好;随着淮扬镇铁路和扬泰机场的建成,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五是服务功能齐全。依托扬州城和高邮城,所有重要旅游景区、景2点在半小时车程范围内都能得到较为完备的配套服务。六是扬州旅游辐射。我市处于扬州大旅游圈之中,随着扬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游客与日俱增。依托扬州旅游带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明显、潜力很大。所有这些,不仅是我市建设旅游大市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我市在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中,率先实现局部超越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我市应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与资源大市相称的旅游大市。所谓旅游大市,就是要有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旅游品牌产品叫响全省乃至全国;年旅游人数总量、旅游总收入达到相当规模;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高,真正成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今后五年,我市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大市。即到2010年,着力打基础、搭平台、建载体,科学谋划高邮旅游形象定位,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构建旅游业发展要素体系,着力打造、做响2-3个重点旅游景区,配套完善主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旅游市场格局;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3%以上,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12年,着力上台阶、见成效、立支柱,把高邮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后花园、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由资源大市3向旅游大市的转变;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5%以上,旅游业成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三、基本原则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景点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严格按照旅游业发展规律和景区、景点开发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发,促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优先发展项目、重点发展项目和永久保护项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成熟一个、开发一个,整体推进、梯次开发。4、坚持区域联动原则。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根据高邮现有旅游资源的丰度、特色度、关联度及区位条件等,强化全市旅游“一盘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识,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的态势。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大胆探索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有效形式,实现资源、客源、信息、市场共享,形成景区(景点)之间、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