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政治课教学的启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政治课教学的启发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提倡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进展的能力”。高中政治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过程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同时,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生活化,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和实践途径。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改造中国教育,普及平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积极探究,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的今日,人们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更为重视。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开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内容 “生活即教育”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符合社会进展的教育。生活内容的更新,丰富了教学内容,而教学课本只不过是生活内容的一个载体而已,因此,决不能只信任课本,要深化到生活中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活,是为了人们获得更高层次的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一直变化的。有生活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生活。二者是统一的,是不断进展的,这样是教育和生活处在动态中,不断地更新。但生活是一个中心,生活物质决定着教育意识,决不能僵化教学内容。 2.“社会即学校”是教育环境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