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讨论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观念也呈现出多元进展的趋势。大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奇事物的多元化个性,单纯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的阐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括,最后提出了一系列运用和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运用及优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会随着时代的进展与进步产生新的社会观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性方法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而隐性方法作为其有益补充,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强调“显性”教育的同时,需更加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与优化,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通过类比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即教育者直接向被教育者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如:政治宣传、政治学习、理论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等。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对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内在因素的开发,通过文化渗透、环境熏陶、亲身体验等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依据 (一)哲学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显出了不足与缺陷,这说明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顺利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了。因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于开设了几门德育课程,开展了几次主题教育活动,而忽视了环境熏陶、文化渗透、情感感化、人格示范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心理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进展的规律。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行为动机“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