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青海地方戏曲——眉户戏青海地方戏曲——眉户戏 眉户戏,根植于陕西,流行于西北,也落户于青海河湟。自从它流传到青海东部这块肥沃的大地,就与河湟人民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两百多年来它渗透在河湟大地的角角落落,响彻在河湟两岸的山山野野,活跃在农耕庄户的道道巷巷,留恋在东部农区的男男女女,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新的文化底蕴,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一种戏剧、一种音乐、一种文化,能够接受于一些人们,渗透于一些人家 ,扎根于一些地方,就是地方的。眉户戏融入到河湟文化,成为河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这种戏剧文化与河湟土壤有着天然的关系,在渗透中生生不息,在融入中发扬光大。因此说,眉户戏,是家乡的戏。 青海河湟民间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光光头过年。”还有句俗话:“锣鼓不响,庄稼不长。”“不管社火耍不耍,眉户戏必定要唱响。”从这些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河湟人家对“过年”与“唱眉户戏”的重视。因为什么?新年,是日月轮回中新一年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河湟人家通过辞旧迎新寄予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已流逝的岁月里,尽管为柴米油盐操劳得精疲力竭,尽管为衣食住行奔波得万苦千辛,尝尽了苦辣酸甜,领够了人事沧桑,但新的一年一定是美好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还因为什么?眉户戏,是自己的戏,它演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说的是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讲的是方言方语,唱的是乡音乡韵,表现的是家长里短,演绎的是人生哲理。一个动作、一种话语令人捧腹大笑,忍俊不禁,活脱脱的是一个文化大餐,把一个春节过得有滋有味,把一个年节搞得红红火火,把一个地方带得热喧闹闹,把一片希望托得高高升起。 农耕人家需要这样的戏曲,农耕文化适应这样的艺术。这种戏曲找几人就可以学起,拉几天就可以演出,而且由于中国传统农家生活中的传帮带使每个人起码都有点演唱基础,小小的时候就经历了这种文化熏陶,人人都能哼几句、唱两段,再加上舞台可因地制宜,戏曲服饰简化,化妆粗浅条,因陋就简,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便的一点代价、一些努力,一场眉户戏的演出便可随着锣鼓家伙的敲响,乐队音乐的奏起粉墨登场,咿呀开始了。 眉户戏是属于年节的。每一个新春的来临,河湟人家人人关注的是社火,个个期盼的是眉户。富裕农家在眉户戏的说唱逗笑中感受生活的幸福美满,日子的和风细雨;贫苦人户在眉户戏的敲打伴奏里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岁月的艰辛历难。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