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音乐教育评价讨论的新进展音乐教育评价讨论的新进展 近年来,音乐教育中的评价问题备受关注。20XX 年 7 月 20 至 25 日,在巴西东南部别具风情的海港城市阿雷格里进行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第 31届世界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讨论者分别结合本土实践和讨论经验,介绍了音乐教育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和策略等最新讨论成果,认为“音乐课堂教学和评价”应当成为未来音乐教育讨论的热点和新的方向,评价问题与“老师身份认同”、“音乐师资培育”等问题同样重要。 一、音乐教育评价:为什么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对自身音乐能力的评价影响个体的心态,进而影响人们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在西方社会,很多人认为只有 5%的人具有歌唱的天赋,而自己则五音不全。这种“关于自己歌唱能力的观念”被讨论者称为“学习观”,体现的是参加音乐活动的“心态”(Mindset),它深刻影响了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动机。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后收集的数据资料表明,关于自身歌唱能力的心态可以直接预测学生今后参加音乐活动的情况①。那么,人们是如何形成关于自己歌唱能力的观念呢?显然,评价是重要的因素。目前,音乐教育的大部分评价发生在学习之后,但是,假如我们在最初就开始评价学生的心态,那么这种评价就不仅能让老师找到更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歌唱体验,从而提升其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其次,音乐教育评价能够将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联系在一起,可以从评价学生的成果来探究老师的教学效果。自 20XX 年美国布什政府出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以来,各州和教育部门日益强调老师工作的专业责任和绩效问题,并逐渐以“高利害考试”(High-Stake Examination)这种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和老师。所谓“高利害考试”,是指对学生升学或者进一步进展至关重要的考试,如高考、中考等。美国重视它,部分原因是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考查老师的工作绩效。相应地,讨论者也开始探究将学生的进展(学习成果)与老师评价整合起来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实证讨论探讨老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与学生关于音乐知识评价的经验之间是否存在交叉?老师与学生对音乐知识评价的看法如何达成一致?评价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学生音乐知识的概念化及其学习整合在一起等问题②。在对 142 名音乐学院的系主任或院长、412名教育管理者进行在线调查后,讨论者发现,评价老师的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