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等教育学领域讨论 尽管目前还有人在讨论,高等教育学是学科还是领域,甚至还有人在说,教育学还不成熟,还是领域。然而,不管高等教育学是学科还是领域,就高等教育学讨论的策略而言,也应该重视领域讨论。因为不管是把高等教育学看成是学科还是领域,都能够划分出多个甚至若干领域。高等教育学若是学科,自然有很多领域;高等教育学若只是领域,也可以划分出很多小领域。总之,高等教育学需要讨论的领域确实很多,并且经过三十多年的讨论与积淀,许多讨论领域已经产出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出现了朱九思、潘懋元、张楚廷等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形成了若干高等教育学讨论领域的高峰。在今日,假如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开花,要想在高等教育学讨论方面有所建树和突破,难度很大。但假如讲究策略,盯住高等教育某一个或两个领域,也未必不能抢占制高点。就科学讨论和学校进展的一般规律看,也应该首先是点的突破,然后由点及面。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著名华裔科学家田长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曾经说到:“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1]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讨论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我阅读熊华军教授、史志刚同学的《2024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论文作者的可视化分析——基于 12 种cssci 来源期刊载文数据》和陈昌芸同学的《共词可视化视角下教学服务型大学讨论领域构成及进展趋势》两文后首先意识到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到要谈谈对高等教育学领域讨论的认识与看法。熊华军教授和史志刚同学的文章,是关于高等教育学大领域讨论情况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对 2024-2024 年12 种教育学期刊刊载的高等教育论文作者进行可视化讨论,总结了 2024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论文作者的发文规律,揭示了作者间的知识沟通机制与合作沟通模式,得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国高等教育论文作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差异,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部属大学引导、鼓舞和组织学者开展高等教育跨学科讨论,我国高等教育论文作者主要来自教育学,多受到省级和部级的基金资助,彼此之间合作规模较小,合著强度较低,合作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高,主要围绕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德育、大学老师进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人才培育八方面开展讨论等结论。这些讨论,数据可靠,分析透切,很有说服力。陈昌芸同学的文章,采纳的也是可视化分析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