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变迁 朱嘉明 货 币经济是一种依靠货币形态、价格机制、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制度性组合,其中又以货币形态为核心。货币经济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导致资本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经济周期,影响着人类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 中国货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货币经济是动态的,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解析中国传统货币经济的特殊性和内在逻辑,牵涉到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演变。 可以把自先秦到21 世纪的中国货币经济史划分为两个阶段:金属货币经济(即传统货币经济阶段)和以信用货币为主体的现代货币经济。 金属货币阶段又分为以铜钱为主体货币、以白银为主体货币、以白银和铜钱为“复本位”货币和以银元为法定货币的四个时期。以白银为主体货币时期为例,它始于宋代,经过元朝到明朝上半叶的衰落,再经过明朝中后半叶的白银化而成为货币经济主体。清朝继续明代的银两制度,直到民国建立之后的 1933 年建立“银本位”,前后八百余年。 中国是发明和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宋代的纸币系统已相当发达,元代和明代的部分时期以纸币为唯一合法货币。但是,宋、元、明的纸币并不是信用货币,也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具有法律意义的纸币(legal tender)。直到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除实行不足两年的“银本位”,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币体系。如果以 1935 年作为中国传统货币经济和现代货币经济的分界,则中国传统货币经济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而现代货币经济的阶段还很短暂,至今不足八十年。 中国传统货币经济的自由放任精神 亚当·斯密曾说: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 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 这个结论可能适用于很多欧洲国家,却不适合中国传统货币经济。 在中国历史上,货币经济基本上是自组织的,是市场的、社会的,是民间和政府分享货币“铸造权”的,是藏富于民的。至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向来是由民间而不是政府控制,国家只是货币的参与者,国家货币只是庞杂货币中的一种而已,其影响力取决于在货币供给总量中的占有率,高一些,影响力大;低一些,影响力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君主对货币权力的绝对垄断。简言之,货币经济的非国家化是常态。 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传统货币经济充满自由放任精神,最接近“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理想。在正史上,明朝万历皇帝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