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_第1页
1/6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_第2页
2/6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_第3页
3/6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汪汉新(作者系婺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婺源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多年来如同一颗久居深山中的绿色明珠,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近年来,随着“中国最美乡村”这样一个品牌的日益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游览,旅游业一年一个台阶。短短几年,婺源发展成了江西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婺源旅游的发展成效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发展到今天,对婺源旅游业的发展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对于今后婺源的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地方发展旅游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婺源旅游业发展的历程 2001年以来,婺源县抢抓机遇,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李坑等 20余个旅游景区,其中国家 4A级景区5个,形成了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婺源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为整体命名的国家 3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回顾过去,婺源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经历了三次跨越: (一)2001年,婺源旅游业实现了第一次转变。婺源旅游启蒙于九十年代中期,是在市场自发环境下,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的过程。通过外界散客,尤其是摄影团体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中国最美乡村”从少数游客的感受,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和互联网多媒体传播,逐渐成为婺源的旅游形象和地区形象。但由于婺源的旅游资源分散,政府财政乏力,决定了在产业发展初期,婺源旅游不能象其他景区那样,集中资源,成立机构统一开发。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打破常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一方面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县政府拿出最好的旅游资源(包括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等)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的热潮。另一方面,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尤其是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投资企业,做到“放水养鱼”,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开绿灯。正是这种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撑起了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2001-2005年,我县共引进县内外旅游开发资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