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天作战平台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信息化战争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而言的。在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兵力、火力和机动力主导着战争,可以这么说,战争双方谁拥有更多的兵力、更强的机动力、更猛烈的火力,谁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在这种战争形态下,人们往往追求比敌方拥有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更多的军队数量,更坚固的工事,通过这种在物质和能量上的优势来摧毁敌方。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这一时期的战争史,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种战争形态下,交战双方无论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都会在物质上蒙受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胜利一方的损失还要高于失败的一方。这时人们就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其实很简单:用己方的物质和能量去摧毁敌方的物质和能量,其结果必然是即使消灭了对手,自己也会遭受物质和能量的损失。而信息化战争就不同,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信息制胜”,即敌我双方主要以信息为武器进行攻防作战,通过夺取信息空间的控制权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在这种形态下,物质与物质、能量与能量的碰撞将会大大减少,更多的将会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碰撞,因而这种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大大降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信息化战争中如何去作战。按照目前军事界普遍认同的看法,作战空间可划分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物理域就是现实的物理空间,它由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元素构成,是部队存在、机动和实施物理打击行动的空间。信息域是信息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信息的概念。现代信息论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因而信息应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信息必须依赖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主观方面,这种物质载体被赋予可以为人类思维所理解的某种含义,举个例子来说,指挥员向空中打出三发信号弹,命令部队开始进攻,这里“三发信号弹”就是客观的物质载体,而“开始进攻”则是指挥员赋予这但发信号弹的特定含义。正是信息的这个特点,使信息域成为了连接物理域和认知域的桥梁。通过以上给出的物理与和信息域的概念,认知域的概念也就很清晰了,简单的说,认知域就是人类的思维领域,在认知域中,人们理解态势,形成意图,作出决策,制定计划。而这也是信息化战争中成败实际发生的领域。 在图一中,分别标明了敌我双方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所占有的空间,中间的黑色区域为敌我双方的共有空间,在物理域中这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