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ISO9597:19891、试验条件实验室温度为 20°C±2°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 20C±1°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90%。2、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试杆法)2.1 水泥净浆的拌制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待用法,试锥法)4、凝结时间的测定(一)4.1 试件的制备:将净浆一次性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放入湿气养护箱。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4.2 初凝时间的测定:30min 后进行第一次测定,当初凝针至距底板 4mm 土1mm 时,为初凝状态;由起始时间到初凝状态的时间为初凝时间,用“min”表示。4、凝结时间的测定(二)4.3 终凝时间的测定: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 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当试针沉入试体 0・5mm 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4、凝结时间的测定(三)4.4 测定时,在最初测定时,应轻扶扭亏为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当临近初凝时,每隔 5 分钟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 15 分钟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认定已达初凝或终凝。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5、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雷氏法)5.1 雷氏夹的成型:将准备好的雷氏式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经济一次桩冒雷氏夹,装时一手轻扶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 10mm 的小弟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涂油的玻璃杯,移至湿气养护箱养护 24±2h。5.1.1 脱去玻璃板,测量并记录每个试件两指针尖端间距(A),精确至0.5mm.。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蓖板上指指针朝上,互不交叉,在 30±5min 内煮沸,并维持 180±5min。5.1.2 结果判定:取出试件、在膨胀值测定仪上测量并记录指针尖端间距(C)。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 5・Omm 时,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大于 4mm 时,应重做实验。再如此,则认为水泥安定性不合格。5、安定性的测定(待用法,试饼法)5.2 试饼的成型方法:将按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抖制好的净浆取一部份分成两等份。使呈球形,分别置于 lOOmmX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