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以千岛湖为例楼章华1 牛少凤1 周根娣2(浙江大学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杭州市师范学院)水是人类生活的命脉 ,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 同时又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最积极要素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 均是为生产服务 , 而忽视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入了人工生态系统中。将生态需水量 GE 与生态系统可实际利用水资源量GR 进行平衡分析 : 当GE - GR ≦ 0, 水资源量大于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生态需水量, 此时的需水量表现为生态用水量,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当GE - GR> 0, 水资源利用现状下,生态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出现缺口, 将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对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需水。在生态需水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再考虑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确保生态安全, 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水资源永续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维护的需要。1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 1940 年, 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提出维持河流的最小生态流量。主要包括 : ①自然和景观河流的基本流量;②用于航运、娱乐、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景观等美学价值等的河道内用水;③湿地保护区包括咸水湿地、微盐沼泽和淡水湿地的湿地需水;④为保持和控制海湾和三角洲的环境。国内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目前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前沿研究 , 大多停留在概念的提出或定性分析上, 缺乏定量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生态用水估算的区域主要是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黄河、海滦河流域。国内的许多学者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行了分类, 并进行了估算。贾保全认为湖泊在干旱区对绿洲景观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改善有重要支撑作用, 湖泊生态用水的估算采用蒸散量减去降雨量。李丽娟研究了以海滦河流域白洋淀和北大港水库, 提出湖泊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只与水面和降雨2 有关。刘燕华对西北地区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宏观定量研究,根据区域的气候,按照湖泊水面的蒸发量的百分比划分了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估算了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目前,我国生态需水量研究大多集中在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短缺地区,对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生态环境已受损的区域,涉略较少。2湖泊生态需水量的内涵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发挥其正常功能而必需的一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