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高尚师德创建和谐校园——献县第二中学师德建设工作总结献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初级中学,始建于1955年,学校管理严谨,有着全县一流的教学成绩。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有23个多媒体教学班,学生2040人,教职工186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本科学历135人。学校制定了“建名校、树名师、创名牌、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和“以人文底蕴滋教育之根,以和谐理念铸教育之魂”的办学理念,坚持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常抓不懈,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德意识,形成了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德教师群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校风、教风和学风,受到家长、学生、社会的好评。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师同心同德、拼搏进取、求实创新。学校被授予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沧州市“标准化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电化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素质教育先进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校”、“文明学校”、“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目标教学改革先进校”、“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1、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而决定教师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是师德。“德”是立身之本,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社会声誉,影响到每个教职工个人的职业存亡和发展。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有关条线负责人和家委会代表为组员,具体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评估。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学习有关文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活动方案,从而使师德建设年活动有序、扎实地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建设活动,每项工作领导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2、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学校坚持表彰和处罚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努力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召鼓舞和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利用公开栏、校园网等途径,隆重宣传、介绍本校教职员工中的优秀事迹。同时明确了“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责任,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六严工作方向,制定和完善了各种制度和实施计划建立了计划实施、督促指导、总结交流检查评比制度,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管理。对凡违反上级关于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有关规定的教师,经调查核实的,视其情节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对其教师在本年度评先评优及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3、学校设立了“师德举报箱”和“师德校长接待日”,开通了“师德举报热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聘请了行风建设监督员,全体教师虚心接受行风监督员及家长社会各界的监督,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健全了阳光监督机制,学校实行“三会一卷一信箱”制度,即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针对学校师德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校门口设立校长信箱,将师德建设置于学生、家长、社区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全校教职员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促进师德修养的提高。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献县教师十条禁令》、《献县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1)严肃工作纪律,教师岗位目标责任状。(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