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三节,其它三节依次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先速率后平衡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快慢、利用化学反应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速率,再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的限度,因此反应限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非常关键一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学习对可逆反应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在选修阶段,通过对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步意识到有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是不能完全发生的,存在反应限度。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反应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认识,能够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限度(K )。平衡常数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某一个具体反应来说,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一个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是平衡转化率可以有多种,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 2.学生认识障碍 点 分析 学生认识障碍 点 主 要 在于“化学平衡状态”及 “化学反应限度”两 个核 心 概 念的理解 上 。学生对平衡问 题 的典 型 错 误 理解 :一是不理解 平衡建 立 的标志 问 题 。第二,不能将 反应限度看 成化学反应进行程 度的量化指标,不能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平衡状态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因此学生认为“化学平衡常数”比 较 难 于理解 。 三、指导 思想 与理论 依据 本教学设计首 先依据《普 通高中 化学课 程 标准 》对化学平衡的要 求 :知 道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 其限度,能描 述 化学平衡建 立 的过程 ,认识化学平衡移 动规 律 ;知 道 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 义 ,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 能定位 ,发展学生的“定量观 ”“微 粒 观 ”“动态观 ”,引入 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对学生判 断 化学平衡移 动方向带 来了科学的依据, 从而明 确了教学设计的核 心 目 标:从定量的角度建 立 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在此基础 上 ,本设计又 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功 能与价 值 ,以及 学生认识发展的特 点 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化学平衡能够有一个更 深 刻的认识,进而 确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