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 45°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2♦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 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吃%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 15°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 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 25—75mm 粗 28—32 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