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考李世平【内容提要】本文就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与新要求以及加强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些见解,并采用东风与日产合资重组的成功案例,就如何加强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了一些肤浅探讨。【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双向及多元合资企业愈来愈多,合资领域和范围愈来愈广、合资规模愈来愈大。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为国有企业改造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但由于合资公司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不同于国有企业,既为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和解决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合资以后新形势、新变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及变化的。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中外合资企业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处于政治领导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拥有对企业人、财、物的直接支配权,可以直接参与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监督。合资以后,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法人治理结构下,董事会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党委会(常委会)已不再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和法定程序,党组织如果独立行使决策权或直接参与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合法的。二是干部管理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组织拥有对干部的培养、选拔、考核和任免权。合资以后,人事任免权转移到董事会和总经理,党组织不再拥有对企业干部的任免权。三是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抓“精神文明”过程中,存在着指标“软”、“空”、“虚”现象,在进行工作评价时,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的少。合资以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导入,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如方针管理,要求在设定工作目标和进行工作业绩考核评价时必须量化,内容要可测量,可预控。上述这些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和新要求,也给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拓展了新的空间。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和研究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要加强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处理好“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与“新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关系的研究,寻找融于行政、服务于行政以及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同时,党组织要努力学习和吸收外方合作伙伴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不断优化党建思想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二、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增多,中外合资企业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重愈来愈大,他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外合资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牢不牢,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具有与其他政党相比较的先进性,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于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总人数已从1978年的1.2亿人发展到约3.5亿人。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劳动大军的主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毋庸讳言,中外合资企业的广大中方员工,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众基础之一。我们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