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循环日记的推广实验研究海原一小张成龙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多年来困扰学生、教师的一大难点,教作文就是教做人。传统的作文训练束缚学生的思维,循环日记学生可以不拘形式地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表达。二、研究的范围、对象本校3—6年级学生24个教学班1680多名学生。三、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四、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成果1、摆脱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为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写出童真,写出童趣。2、让学生学会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3、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让循环日记成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5、通过循环日记的推广,让学生学会互相学、相互评价。五、研究阶段1、2006年3月—4月确定课题,申报课题立项。12、2006年5月—12月在全校3—6年级开展循环日记的推广实验。3、2006年1月11月,收集资料,结题。4、2007年12月撰写实验报告,成果推广。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长:张成龙负责结题实验报告撰写课题组成员:魏建国教务主任负责学生《循环日记选》的收集、编辑。段成茂、曹巧玲、牛军、王建廷语文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实验、材料、收集等。七、课题目前的实验进展情况(根据宁夏新闻广播电台专题直播采访稿整理)。(一)什么叫循环日记?所谓的循环日记就是一个小组(5—6人)一本日记,每天轮写一人,一周之内小组成员每人轮写一次,这种日记,我们就叫循环日记。(二)循环日记的特点?1、循环日记与我们以往日记最大的不同就是表现在“循环”二字上,将班级中的学生按学习程度分为若干组,最好每个小组5—6人,保证在一周内每位学生轮写一次,日记本的扉页要安排好学生的交流次序名单——流程,并按流程完成发了每天的交接。例如:我校六年组(5)班共有65名学生,将分为11个轮流小组,每组6名学生。其中第一组(超人组合)轮写流程是:星期一张琦;星期二王涛;星期三张玉;星期四马海娜;星期五丁晓梅,小组长是张琦。2、循环日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交2流沟通架起了桥梁。(1)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架起了桥梁:例如五年级(3)班田燕同学一次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课也不知老师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一上课就板着脸,一改往日和谐可亲的样子。全班同学也不知所措,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课堂上老师点名让我背诵昨天学的课文时,我一紧张,脑子嗡的一声本来背熟的课文,一时结结巴巴也背不下去了。老师一气之下让我坐在了教室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我的眼泪顿时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尽管老师今天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但我还是爱我的老师……”当这位老师第二天看到这篇日记时,瞅见该生低头拿着书,挡住自己的脸,不时地窥探老师看日记后的反应,老师顿时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后悔自己昨天课堂上的冲动,伤害了颗多么善良的心,在学生当面也一时无语言表,就在学生的日记下面写了这样的评语:“老师首先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老师不该对你那样,你就原谅老师犯的这个错误吧!老师今后一定注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头又抬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循环日记成了教师的一面镜子,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这面镜子知道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随时检查自己,提醒自己,要把知识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快乐带进课堂。(2)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六年级(3)班邹绩凯一次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那天课间活动,我和我班的马小虎一起玩旋风卡,玩结束一看,少了两张我最喜欢的卡,我马上要过马小虎的卡一看,正好有那两张,我断定是他偷了我的,我就说:‘你是个贼,偷了我的卡!’马小虎说:‘我没偷,这卡本身就是我的!’‘你还3不承认,你就是贼……’因为旋风卡的事,我和马小虎两天没说话,第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想着我最爱的那两张卡,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突然感到身下有什么硬东西,我手伸进去拿出来一看,正好是我少的那两张卡。我冤枉了好朋友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