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资源配置视角下的北朝佛教经济及其制度分析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资源配置视角下的北朝佛教经济及其制度分析摘要: 北朝时期寺院经济迅速扩张。无论是对于土地、 劳动力人口以及各种浮财等资源的猎取, 抑或是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都体现出北朝寺院经济进展的多样性。尽管受制于种种制度规则的约束, 北朝佛教寺院在经济资源配置方面还是显示了其积极自主的特点。而王权国家对寺院经济有着强大的干预能力, 两次废佛对北朝寺院经济资源的配置状况造成了一定破坏和打击, 影响了寺院经济的进展路径。关键词: 资源配置; 北朝; 佛教经济; 制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获得了较大进展, 寺院经济也随之呈现出扩张的局面。关于这一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的进展情况, 学界多有考论, 此不赘述。对于社会经济进展而言, 经济资源在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寺院经济亦不例外。本文主要立足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 就北朝寺院经济及其与国家的关系予以讨论, 以期能对北朝社会经济特别佛教寺院经济的进展有更深的认识。南北朝时期佛教进展势头强劲, 北朝的寺院经济也随之兴盛起来。早在十六国时期, 佛教就已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百姓”多奉佛, 皆营造寺庙, 相竟出家”。而在凉州, 自张轨之后, ”世信佛教”, ”村坞相属, 多有塔寺。”北朝之时, 佛教经济继续进展, 寺院对于经济资源的占有亦是不断膨胀。土地是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是传统经济形态依赖的基本物质条件。寺院除去建寺造庙寺院本身空间需要土地外, 重要的是超出寺院存在空间而占有的大量土地, 并以此作为寺院经济田产的基本载体。北朝社会的佞佛之风, 使得寺院很容易获得大量田地。《唐文续拾》所录石刻碑文专门记载了北魏一座寺院庄园的四至, 充分说明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寺院私有田产。在国家赏赐之外, 各阶层的捐施数量也颇为庞大。据西魏大统三年( 537) 《造中兴寺石像》碑文记载, 中兴寺仅从布施一项就得到多达两百八十四亩土地。在所占土地上, 寺院进行各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种生产, 并形成规模庞大的寺庄, 园、 林、 山、 池, 尽在其中。加之多种经营方式, 使得寺院获利丰厚, 经济实力渐趋膨胀, 这就更加刺激了寺院对于土地的占有。劳动力人口是传统社会中另一重要经济资源, 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显得尤为突出。由于长期的战乱, 造成人口的大量迁徙流散, 辗转死亡, 加之疾疫流行, 使得北方人口锐减。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