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赤峰民间工艺模板

赤峰民间工艺模板_第1页
1/10
赤峰民间工艺模板_第2页
2/10
赤峰民间工艺模板_第3页
3/10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赤峰民间工艺模板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赤峰雅乐——中国民族音乐的珍宝雅乐, 一般泛指古代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中所用的音乐。据有关史料记载, 它源于周代的礼仪制度, 一直沿革下来至元代随宫廷乐工而流于民间。 红山民族艺术团团长李志林介绍说, 赤峰地区演奏的赤峰雅乐始于清光绪年间, 最先传习雅乐者是当时的赤峰元宝山煤矿主李林梓, 后为清末举人董俊先、 秀才张朝清。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赤峰民众教育馆(现红山区文化馆前身)馆长李惠清继续操持此事。每逢重大节日、 祭日、 庙会等均邀雅乐队(当时称国乐队)演奏, 李惠清曾在 1936 年以个人名义石印了当时演奏的国乐曲谱。 原红山区文化局局长钱伟臣最熟悉雅乐, 她几乎做了详尽的注解。她说, 五十年代末特别是六十年代初, 市文化馆为使这一在赤峰有着悠久历史且影响较大的当时称之为国乐的曲谱以及演奏活动能传承下来, 每周六的晚上都组织过去曾参加过雅乐演奏活动的部分老同志到文化馆集中演习赤峰雅乐。当时因找不到原来石印的曲谱, 因此只凭部分老同志的演奏记忆, 录音扒谱、 练习, 当时也只能吹奏几个曲牌, 后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听说后专门派人来赤峰和市文化馆的同志一道记录整理了部分乐谱约 10 余首, 并刻印成册, 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 从此流传在赤峰近百年的这种古乐销声匿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红山区政协、 文化局于 1982年春联合成立了”赤峰国乐抢救小组”, 并责成红山区文化馆承担挖掘、 译谱、 组织排练等项工作。这次挖掘整理录制工作得助于自幼酷爱音乐、 擅奏雅乐的当时已八旬高龄的张海峰老先生,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她以非凡的记忆, 口述”工尺谱”; 得助于年逾古稀的徐俊老人及文化馆、 市乌兰牧骑的部分音乐工作者。她们在一起切磋琢磨, 重复排练、 录制, 形成了最初的音响资料。在此基础上, 由红山区政协副主席高云华执笔文字部分, 李守臣等把”工尺谱”译成简谱, 编印成《赤峰雅乐》一书。书中共译 24 首乐曲。赤峰雅乐演奏时所使用的乐器有: 笙、 管、 笛、 箫、 三弦、 胡琴、 云锣、 大敖、 怀鼓、 星、 铃、 铎、 板等, 乐队计 15 人左右。从此红山区第一次有了文字的、 音响的赤峰雅乐。我们录制的赤峰雅乐于 1984 年 9 月 10 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向台湾同胞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赤峰民间工艺模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