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报告对国内外体外诊断(IVD)市场格局和现状作了对比和介绍,我们认为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取消药品加成,打击药品商业贿赂、药品招标降价的大环境下,体外诊断受政策影响小,看好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市场,产品多元化和试剂仪器集成化发展策略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全球体外诊断未来五年复合增速 5.1%、欧美增速放缓。2012 年全球体外诊断(不包括糖尿病监测业务)市场约 436 亿美元,预计到 2018 年达到 588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 5.1%。美国是全球体外诊断创新中心和最大的需求市场,每年仍保持3-5%增长,欧洲受经济危机影响近2 年 IVD 市场下滑,全球 IVD 市场推动力来自于新兴市场,但欧美仍占据全球超75%市场份额。 行业并购带来集中度提升,形成“4+X”格局。创新和并购贯穿体外诊断发展主线,全球体外诊断形成“4+X”格局,第一梯队为老四家罗氏、西门子、雅培、丹纳赫(收购贝克曼),X 包括赛默飞、BD、美艾利尔、希森美康等在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第二梯队。2012 年前 10 大企业占据80.7%市场份额。 全球体外诊断呈现的趋势:1、免疫诊断(主要为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取代生化诊断成为市场主流;2、体外诊断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高效率、高度集成自动化的一体化诊断,能够兼顾急诊和批量检测的需求,且能够实现一个标本的多项检测任务;另一方面是简单、快速的床边检测和家庭检测需求,即时检验;3、个体化临床诊断越发受到重视。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每年保持15%~20%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市场调研报告,2011 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140 亿元,预计 2012 年市场约 167 亿元,同比增约 16.8%。中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人口数)约 2 美元,与欧洲平均值的 28 美元相比,差距巨大。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体外诊断费用普遍超过 30 美元,其中最高的瑞士达到 60 美元,英国较低也达到 20 美元。对比来看,国内人均费用还有较大空间。我们预计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15%~20%增长:1、中国医改推进,三项医保覆盖率超95%,导致医疗需求释放,同时慢性病/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带来诊疗人次 5%-8%稳定增长;2、老龄人口比重提升,城镇化比例提升,人均诊疗费用上升;3、群众疾病预防意识增强,体检意识增强;4、诊断新技术、新产品替代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提升;5、定价指引政策,按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收费,带来诊断试剂进口替代...